跳到主要内容

8 篇博文 含有标签「categories」

查看所有标签

选择创业顾问

· 阅读需 1 分钟
  • 选择广泛的顾问
    • 具备 3 ~ 5 年的经验,能够回忆起相关事宜并提供即时帮助
    • 后期顾问:在战略思维方面表现更佳;不适合处理过于具体的细节。
  • 补偿:顾问期权授予:每月 0.25% ~ 0.75%,持续两年

从 Uber 裁员谈到:造轮子,要还是不要?

· 阅读需 6 分钟

Uber 在 2014 至 2018 年间造了不少的轮子,比如服务发现的 Hyperbahn, 任务队列 Cherami, 基于 MySQL 的 NoSQL Schemaless, 资源调度器 Peloton, 服务部署平台 uDeploy 等等。如今 Uber 裁员甚至裁到了工程团队上,股价低于15年的估值,到底造这些轮子是功是过?创业公司应该招人造轮子还是应该拿来主义?

管理是个金字塔,花花轿子人抬人,人是靠人顶上去的,任何管理者的政治素养第一课就是把手下的人招的多多的。招大量的工程师在 VC 投钱的公司来讲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指标,因为投资者不懂技术,而认为人头数多的公司自然发展的更好。

所以很多人都有为自己多招人的动机,而如何衡量这个动机的正当性呢?这个对于机械性的工作,比如在工厂,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产出是直接可衡量的;而脑力工作则不好说,尤其是写代码这种事情。比尔盖茨说,靠代码行数来衡量开发进度,就像是凭重量来衡量飞机制造的进度。我甚至听说,谷歌有专门的组来计算每个组对于公司的贡献程度。

管理者喜欢招人,工程师喜欢造轮子。一方面,创造者天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另一方面,工程师可能会有要不得的 ego 觉得,如果用别人的技术,岂不是显得我的技术不行。管理者提供“想要什么”,工程师提供“想做什么”,做出来的东西是这两种力量产生的结果。

比如,老牌零售公司请了来自硅谷的新 CTO,新 CTO 招大量 Engineer 做项目,并坚称一旦找到了好的人才,就能够带来有用的项目。他还想要把一些内部软件打包卖服务,尽管这些服务还是跑在一个大型主机上。CTO 还真信这一套。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做这些事情到底有没有 ROI (投资回报)?

如果 ROI 没法预先知道,那么如何有效地平衡按需招人和浪费资源呢?答案是注重“打造用于概念验证的原型产品 (POCs)”。用最小的投入来试水,管用就多招人,不管用就不招人。

如果 ROI 能够预先知道,那么答案就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比如 HipChat 每个人每月收 $5, 然后 Uber 有 6 万全职员工和合同工,那么一个月的服务需要花 30 万,而招一个工程师去拿开源的 Mattermost 来魔改的话,每个月只需要付 3 万。那么"自己造轮子"省钱能省到大概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也有造了很多轮子,同时又发展得特别好的公司,在其中强力的管理和工程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推崇简单至上和技术责任感。如果外部现成的轮子功能专一、方案成熟,他们会拿来即用;如果外部现成的轮子什么都做、复杂不可控,他们会自己造轮子。我记得当初 Uber 没有第一时间采用 Cassandra 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公司里面没有 Apache Cassandra 的内部人士,技术不可控。

简单至上四字箴言与注重细节并不冲突。比如你可以先选择昂贵笨重的来自微软、SAP 甚至甲骨文的 ERP,然后在跟你业务结合紧密不得不做特殊处理的地方,自己写一些服务,但是要保证服务短小精悍易于维护。而那些新一代的创业公司做 ERP 的时候不注重细节,连最重要的“审计”功能,比如会计里面的复式记账,都做不好,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史蒂夫·乔布斯:管理者与傻瓜

· 阅读需 2 分钟

我在 Blind App 上遇到了“傻瓜管理”,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这个短语是史蒂夫·乔布斯创造的。

如果你无法观看视频,这里是他的话。

我们在苹果经历了一个阶段,我们认为,‘哦,我们要成为一家大公司,去招聘专业管理人员。’我们出去招聘了一堆专业管理人员;结果完全不奏效。他们大多数都是傻瓜。他们知道如何管理,但不知道如何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为什么要为一个你无法从中学习的人工作呢?你知道最有趣的是什么吗 - 你知道最好的经理人是什么样的吗?他们是那些从来不想成为经理的优秀个人贡献者,但决定必须成为经理,因为没有其他人能像他们一样做好工作。

马克·扎克伯格正在为西方打造微信

· 阅读需 1 分钟

Facebook 是一家非常盈利的公司。其运营利润率 = 42%

运营利润 = 运营收入 / 净销售额
运营收入 = 毛收入 − (运营费用 + 折旧和摊销)

在转型为隐私中心的超级应用程序时,面临三大挑战。

  1. 技术。如何在将 WhatsApp 和 Instagram 转变为统一平台时进行桥接?
  2. 经济。
    • 中国没有主导的应用商店,因此微信成为了首选平台。然而,在美国,有苹果和谷歌。
    • ==微信并不是摇钱树。== 针对保护隐私的用户进行微定位广告是困难的。
  3. 隐私与竞争。
    • 没有哪个国家希望一家企业垄断互联网。
    • 社交网络 + 私人消息 = Windows 操作系统 + IE

学会被信任——教唆杀人只需要72分钟

· 阅读需 10 分钟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失去信任很快,获得信任很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英国的著名心理魔术师达伦·布朗在真人秀《达伦·布朗:就范 Derren Brown: The Push》中,利用了种种心理学的技巧,在 72 分钟内,就令一个善良的普通人走向极端,犯下可怕的谋杀案,把老人推下大楼。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性格温和的阳光男孩克里斯。他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实际上他是通过实验精心挑选出来的,社会屈从行比较强。克里斯自己其实并不知道实验和节目的目的,而且节目组告诉他落选了,让他放松警惕。节目组找人扮演位高权重的慈善项目的高管,联系到克里斯的公司商量合作计划,并邀请他帮助举办活动。为了尽快树立权威感,这个活动还找来了大量名人的背书,并且让克里斯端酒、拎包、拿衣服训练他的服从感。

然后案件开始了,在只有高管和克里斯的情况下,一位大财主老头突然“暴毙”,高管劝说克里斯顾全大局,让克里斯帮忙藏尸,他照做了。后来,活动主持人"误"以为克里斯是那位大财主,让他上台演讲,他照做了。高管让克里斯转移尸体,他照做了。再后来,财主的妻子说财主有昏睡症,一犯病就像死了一样,于是高管和克里斯松了一口气。不料节目组安排老头“醒来”用自己口袋里的录音器“知道了”他”死“后发生的一切,囔囔着要告发二人,不给慈善机构捐一分钱。最后的最后,害怕失去工作和坐牢的高管让克里斯把老头干掉,把正好坐在高台边缘的老头推下去,他……并没有照做。实际上,节目总共测试了4个人,而克里斯是唯一没有服从“杀人”决定的人。

另外三个“杀人”的受试者会如此之快的就范,说明了信任的建立可以如此之快,让人竟然能够听从他人的命令去“杀人”。

那么,信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心理学家早就有了答案:==信任等于能干加亲和==。比如在上面撺掇杀人的真人秀里面,高管就是表现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整个慈善活动也是得到了社会名流的加持。

这其中,==“能干”并不是要求人真的能干,而是只要表现得能干就可以了==。比如,说话的时候使用大量的专业名词,就会让人听上去像个专家。还有更肤浅的方法是外表,开豪车戴袖扣,让人记住你。其中的关键在于得体,不要穿着西装领带去修理厂给别人修车,不要穿着拖鞋短裤去慈善晚宴给别人演讲。

还有一个增强“能干程度”的好方法是言行一致,没有人会相信言行不一的伪君子(hypocrite)。要是活在《笑傲江湖》里,我当然也会信任一言九鼎的真小人田伯光,不会信任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岳不群。

能干程度,或者说是“可置信度”(credibility),在人与人之间、在组织与组织之间,是可以交互促进的。人和组织都可以通过加入一些排他性的协会来增加置信度,而高置信度的人和组织加入这个协会,这个协会的置信度就会更高。我感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花花轿子人抬人”,讲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交互产生可信度的最最直接的产物,就是钱;交互产生可信度的过程越是容易,人们越是互相信任,产生的交易就越多,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就越高。

很多国家领导人给人以“能干”的印象,但是很冷酷,所以为了增强民众的信任感,每一任的美国总统都会养狗。比如奥巴马,他在搬进白宫之前从未养过狗,他的女儿玛丽亚甚至对狗过敏,但他还是不得不养狗,毕竟,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够像毛茸茸的、摇着尾巴的、眼睛水汪汪的狗狗们更能够让人感到亲和的了。

这就是“亲和”的力量。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发现,雨天的时候在车站躲雨,向陌生人借电话,只要在接电话之前先说了,“我对雨感到抱歉”,借到的概率就会高四倍。研究发现,==甭管这种道歉有多浮夸,这一方法在生活中对于促进合作屡试不爽==。

实际上,==想要表现亲和力,通常而言,说话的方式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肢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重要==。坐得更近、身体前倾、握手、拍肩膀、碰到手肘,都能够有力地表达合作的意向。==就信任而言,面对面地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有一位耶鲁的同学,在拿到优步的 Offer 之后直接找老板面谈薪水,一路谈到总监,竟然就多拿到了几千股的股票!

除了这两个维度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增强信任感呢?答案是暴露无关紧要的弱点。比如“不小心”把笔掉在地上,“不小心”说了一个冷笑话,“不小心”泼了咖啡。

能人能够通过有意识地犯一些小错误或者暴露一些小秘密让自己更合群。哥伦比亚大学MBA项目就曾经有一位高管学生,她有意识地往自己写的邮件里面加错别字,让她显得更平易近人,而她跟同事之间的关系就真的变得更好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职员喜欢下班后一起喝醉酒然后去五音不全地唱卡拉OK。因为你表现得越烂,你与朋友的羁绊就越深。

当然,暴露弱点要小心。==在暴露弱点之前,人们得认可你真的能干==。其次,==弱点必须是无关紧要的==。外科医生手抖,橄榄球四分卫黄油手,这些都不是弱点,是硬伤。

所以,总的来说,==信任=能干+亲和+暴露无关紧要的弱点==。要想被人信任,首先你得值得被信任,你得是能干的人;你不仅要能干,还得得跟对方建立连接,所以你需要表现得亲和。而建立信任之后,如果表现得太过于能干了、太过于面面俱到了,会给人造成距离感和威胁感,所以你还得暴露无关紧要的弱点,拉近和对方的距离。

名称很重要——绰号狂魔的启示

· 阅读需 5 分钟

我们都知道唐纳德·特朗普是一位非常特立独行的美国总统,不论他政绩如何,我们都不可否认,他的演讲极具感染力。他的说服力在斯科特·亚当斯《以大取胜》一书中有详细论述,而我感觉他演讲中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特别喜欢给他的竞争对手取绰号,简直就是绰号狂魔。

比如,他会称希拉里为“骗子希拉里”(crooked Hillary),其他的还有“小马可”(little Marco),“撒谎的泰德”(lying Ted),”低能量杰布”(low-energy Jeb)。结合以下图片,也就是杰布·布什的演讲现场,看到观众们昏昏欲睡的样子,我觉得特朗普说得还是挺在理的。

Low Energy Jeb

名称之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生死,明尼苏达州的13岁女孩瑞秋·爱慕基(Rachel Ehmke),就是因为被霸凌、被称为“荡妇”,而上吊自杀。这不是个案,雪城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人们用蔑称称呼某一类社会群体,这群人的自杀率就会偏高。

人言可畏,在被人恶语相向地时候,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对待蔑称,无外乎有三种应对方法:第一是忽视它。当然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忽视,就不需要我们额外的重视了。第二是消灭它。比如,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认为应该禁用“bossy”这个词。==广泛而全面地禁用一个词未免太过困难,所以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改变它,这种策略在商业上很常见,比如,“瓦卢杰航空”在一系列的空难发生后,更名为“穿越航空”==。

除了上面三种方式,还有一种更加高级的方式,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名称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骄傲地夺回蔑称的使用权==。而这种夺回,一方面会令组织内部的成员更加团结,另一方面甚至会形成一种排外的禁区,比如“黑鬼” (negro) 一词,黑人自己可以用,白人不能用;林书豪自己可以用ID ChiNkBaLLa88,ESPN 不能用 chink in the armor (盔甲里的中国佬)。

名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武器,它可以伤害人,也可以团结人。以色列的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样的一款游戏,当它叫做“社区游戏”的时候,有72%的人选择合作,而叫做“华尔街游戏”的时候,只有33%的人选择合作。

这一==名称控制感受==的技巧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人们面对公开演讲、唱歌比赛、数学竞赛这类让人有压力的活动的时候,如果能够自己给自己打气,大声说:“我很兴奋!”往往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这里的洞见在于,==给自己的内在感受取一个合适的名称,去疏导情绪,而不是回避情绪,是处理并利用情绪的最佳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坏情绪的来源,比如“我今天回家感到很生气,其实是因为今天的工作实在太糟心”,我们就不会把坏脾气撒在亲友身上,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了。

莎拉 塔维尔:用户参与度的三个等级

· 阅读需 1 分钟

如何最大限度的打造一个立足长远,价值10亿美金的面向终端用户的非交易型公司?

通过三个层面建立持久的用户参与度:

  1. 用户增长:专注于完成==核心行为==用户的增长。

  2. 用户留存:产品对用户来说要使用的时间越久价值越大,使用时间越久离开的损失也就越大。

  3. 自我延续:随着(或利用)用户的参与,他们在产品中创造 ==良性循环圈==。

    • Pinterest(拼趣)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 网络效应
      • 通过新的UGC(用户原创内容)重新吸引用户
      • 病毒式内容推荐
    • Evernote(印象笔记)和Tinder则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价值的要素

· 阅读需 1 分钟

当客户评估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服务时,他们会权衡==感知价值==和==实际要价==。

以下是30个“价值的要素”。

Elements of Value

  1. 功能性价值

    • 节约时间
    • 简化流程
    • 获取收益
    • 降低风险
    • 组织
    • 整合
    • 连接
    • 减少付出
    • 避免麻烦
    • 减少开支
    • 质量
    • 多样性
    • 感官诉求(如:食物与饮料)
    • 报信
  2. 情感性价值

    • 减少焦虑
    • 回报
    • 怀旧
    • 设计/美学
    • 徽章价值
    • 健康
    • 治疗价值
    • 愉悦/娱乐
    • 吸引力
    • 提供方法
  3. 改变生活

    • 给予希望
    • 自我实现
    • 动力
    • 传家宝
    • 联系/附属
  4. 社会影响

    • 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