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的认知》和精细化营运
引言:独角兽阶层的崛起
在商业世界中,“独角兽”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有创业公司,这个词由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推广开来。曾经的稀有物种如今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独角兽公司的数量猛增,大约是历史速度的两倍。这一爆发式增长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一些年轻公司能够规模化扩张成为独角兽,而另一些却停滞不前?差距往往在于公司如何处理动荡的规模化扩张阶段——即从一个杂乱无章的初创公司到一个成熟企业之间的阶段。一个处于扩张期的公司(scale-up)本质上是一家“青少年”公司,通常其收入或员工人数连续三年年增长率超过20%。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阶段,但也异常艰难:组织不再小巧灵活,但也尚未完全成熟。许多创业者发现,规模化扩张是公司生命周期中最艰难的部分。在这个阶段,即使是早期非常成功的创业公司,如果不能相应地发展其运营和思维模式,也可能因冒进而失足失败。
理解这些成长阵痛的一个方法是通过四种力量,它们对任何试图高速发展的公司来说都像是“增长杀手”。作者将快速增长的企业比作一辆高性能赛车,它会面临自然的阻力。在组织中,拖累(drag)是源于不协同的迟缓——当团队步调不一时,决策和行动就会变慢。惯性(inertia)是当创新滞后时出现的停滞,导致产品性能下降,新项目枯竭。摩擦(friction)代表了交付价值过程中的障碍——产品采用缓慢、客户体验差、留存问题,这些往往源于内部的部门壁垒和对客户“一刀切”的看法。而浪费(waste)是生产力的头号敌人:所有那些堵塞工作流程、阻碍价值流向客户的低效或不必要的工作。这四种力量——拖累、惯性、摩擦和浪费——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自然增加,如果不加以解决,它们将威胁到增长。
为了对抗这些力量,《独角兽的认知》提出了独角兽模型:一种基于精益思想的规模化扩张方法,为全球五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所共有。其核心是五项关键原则(缩写为 S.C.A.L.E.),帮助组织可持续地实现高速发展。这五项 S.C.A.L.E. 原则分别是:
- 战略速度 (Strategic Speed):保持整个组织以最佳速度朝着一个协调的方向前进。
- 持续实验 (Constant Experimentation):不断小规模地尝试新想法,以推动持续创新。
- 加速价值交付 (Accelerated Value):更快、更无缝地向客户交付价值,并高度关注客户成果。
- 精益流程 (Lean Process):通过消除浪费和拥抱持续改进来简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