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用 Stan Weinstein 的阶段分析法(Stage Analysis)掌握市场大趋势
在充满噪音和复杂信息的金融市场中,普通投资者常感到迷茫:何时该入场?何时该坚守?又在何时该果断离场?如果有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框架,能帮你拨开迷雾,直击趋势核心,你是否愿意尝试?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经典且实用的技术分析方法——阶段分析法(Stage Analysis)。它就像一张市场地图,清晰地标示出资产价格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让你轻松做到“顺势而为”。
方法速览:一条均线洞察先机
这个方法由传奇技术分析师斯坦·温斯坦(Stan Weinstein)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其核心工具出奇地简单:40 周移动平均线(40-week moving average),约等于 200 日移动平均线(200-day moving average)。
这条均线的作用,是划分资产价格走势的四大生命周期阶段。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在趋势最强劲的第二阶段(Stage 2)重仓持有,在趋势见顶的第三阶段(Stage 3)及早收割利润,并坚决避开熊市主跌浪的第四阶段(Stage 4),从而避免深度回撤的痛苦。
四大阶段与操作要点
记住这个简单的口诀:建仓 1,持有 2,派发 3,回避 4。
Stage 1 – 横向筑底(Accumulation)
- 特征:价格长期下跌后不再创新低,开始围绕着逐渐走平的 40 周均线进行窄幅震荡。此时市场情绪低迷,成交量萎缩。
- 解读:这是“聪明钱”(Smart Money)或机构投资者悄悄吸筹、建立仓位的阶段。虽然看似沉闷,却是下一轮牛市的孕育期。
- 操作要点:保持耐心观察,可以小资金分批试探性建仓,但要做好长期横盘的心理准备。
Stage 2 – 上升加速(Markup)
- 特征:价格决定性地突破横盘区域,站上开始昂扬向上的 40 周均线。突破时通常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价格回调时,均线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解读:这是最激动人心、也是最主要的盈利阶段。公众投资者开始涌入,趋势的力量推动价格持续走高。
- 操作要点:低吸回调、坚定持有是此阶段的核心策略。不要因为小的波动而轻易下车,让利润尽情奔跑。
Stage 3 – 高位派发(Distribution)
- 特征:经历了大幅上涨后,价格波动加剧,但整体上停止了上涨脚步。40 周均线从上升趋势转为走平,甚至开始微微下弯。价格在高位反复震荡,成交量巨大但不稳定。
- 解读:这是机构获利了结、向散户“倒货”的阶段。市场看似热闹,实则危机四伏。
- 操作要点:逐步减仓,落袋为安。当价格跌破走平的均线时,应视为强烈的卖出信号。
Stage 4 – 下跌回撤(Markdown)
- 特征:价格最终跌破 40 周 均线,且均线开始明确掉头向下。任何反弹都难以回到均线上方。下跌初期可能缩量,但随后往往会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杀跌放量”。
- 解读:熊市主跌浪,资产价值快速缩水。这是必须完全回避的阶段。
- 操作要点:清仓离场,持币观望。不要试图在此阶段抄底,耐心等待新一轮 Stage 1 的出现。
实战演练:如何快速查看 QQQ 的 200 日均线?
以追踪纳斯达克 100 指数的 ETF (QQQ) 为例,查看其长期均线非常简单:
-
TradingView:在搜索框输入
QQQ
,进入图表页面。点击上方的 “Indicators”(指标),搜索Moving Average
(移动平均线)并添加。在图表左上角指标名称旁找到设定(齿轮图标),将Length
(长度)修改为200
即可。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价格与 200 日均线的相对位置。 -
Investing.com:访问 QQQ 的页面,切换到“技术分析”(Technical)标签页。网站会直接列出多个周期的简单移动平均线(Simple Moving Average)和指数移动平均线(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的数值及其对应的“买入/卖出”信号,无需手动设置,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