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30 天 SaaS 创始人心态成长课

· 阅读需 83 分钟

Day 1: 明确你的使命 (Clarify Your Mission)

引导语: 每个创业旅程都始于一个使命。请花10分钟思考你创业的初衷:你想解决什么问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著名SaaS企业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Jason Fried在1999年创建公司时,就怀抱着“通过简洁的网络工具赋能网页设计师”的清晰愿景。一个明确的使命将成为你在艰难时刻的北极星。

练习:

  • 写下你的创业使命一句话描述:**“我创立这家公司是为了……”。**确保它直观、有意义,能让你在阅读时感到动力。
  • 列出 3 个推动你坚持这一使命的原因。思考这些原因如何给予你力量。

思考题: 为什么这个使命对你如此重要?回顾当初决定创业时的激情,将这种情感记录下来并强化在心中。

Day 2: 愿景描绘 (Craft Your Vision)

引导语: 有了使命,我们还需要对未来的美好图景保持想象力。愿景是对未来的生动描绘,它能激励你坚持长期主义。正如创业媒体总结的那样,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从一开始就坚持长远的愿景,并找到市场真实的需求。今天,让我们畅想你的创业成功画面。

练习:

  • 可视化你的未来: 闭上眼睛,想象5年后的公司情景:你的产品如何改变用户生活?你的团队文化如何?请用几句话写下这个未来图景,越具体越好。
  • 描述理想的一天: 想象愿景实现后,你作为创始人理想工作日的样子。记下你在做什么、和谁一起、取得了哪些成果。这将帮助你明确努力的方向。

思考题: 为了达到这样的未来,你今天需要坚持什么?还有哪些能力和资源需要积累?将这些列出来,为后续计划奠定基础。

Day 3: 确立核心价值观 (Define Your Core Values)

引导语: 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使命与愿景的根基。它们是你在做出决策、面对诱惑时的指南针。比如,Basecamp公司一直以“简洁”和“以用户为中心”为核心理念,其产品凭借简洁友好的特性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明确你的价值观,将帮助你在艰难时刻依然坚持正确的方向。

练习:

  • 列出 3-5 个对你而言不可妥协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诚信、简洁、客户至上、长期主义等)。
  • 在每个价值观下,写一两句话阐述其对你创业的重要性。比如,“客户至上:每一个决策都要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前提”。
  • 回顾最近一次重大决策,反思这些价值观是否起到了指导作用?如果没有,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实践它们?

思考题: 如果将来遇到短期利益诱惑(如违背价值观换取快速利润),哪些价值观能够提醒你坚持初心?提前思考这些场景,增强抵御诱惑的心理准备。

Day 4: 写下你的愿景宣言 (Write Your Vision Statement)

引导语: 将散乱的想法凝练成文字,能使你的愿景更具力量。愿景宣言是一段简短有力的文字,描述公司未来想要达到的状态和影响。许多成功创始人都会将愿景写下来张贴在办公桌前,提醒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今天,你将动笔撰写自己的愿景宣言。

练习:

  • 草拟愿景宣言: 用一段话描述你理想中公司未来的样子和影响力(参考Day 2的想象)。语言要鼓舞人心,读来令你振奋。例如:“五年内,我们将成为___领域的领导者,每天帮助____(目标用户)更轻松地____(解决问题),让___变得更美好。”
  • 精炼与朗读: 反复阅读修改这段话,确保文字简洁有力,不超过4-5句。然后大声朗读给自己听,感受它是否鼓舞人心。
  • 可选任务: 将最终的愿景宣言誊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你每日可见的地方,比如电脑屏幕边缘或记事本首页。

思考题: 这段愿景宣言是否真正代表了你的雄心?如果某天你感到迷茫疲惫,读到它是否能让你重拾激情?确保答案是“Yes”——若不是,继续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Day 5: 坚持长期愿景 (Think Long-Term, Avoid Short-Term Traps)

引导语: 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短视的诱惑和压力,例如追求虚幻的增长指标或急功近利。然而真正成功的bootstrapped创业者都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长期的成功而非短期得失。今天,我们来强化你的长期主义思维,让你在做决策时始终以愿景为重。

案例启发: Ruca公司的创始人Chris在分享经验时提到,自主创业教会了他最宝贵的一课:一定要保持对愿景的掌控和信念,专注长期价值而不是眼前得失。正因为有这种定力,他们才能以自己的节奏构建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产品。

练习:

  • 短期Vs长期列举: 列出当前你面临的主要目标或问题,然后分别思考短期解决方案和长期方案。例如,一个短期诱惑可能是“削减产品质量换取更快变现”,长期选择则是“持续打磨产品赢得口碑”。把它们写下来进行对比。
  • 检查决策倾向: 回顾过去一个月你的重要决定,问问自己这些决定是为了短期利益还是真正利于长期愿景?在日记中记录两到三个例子,并反思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 承诺长期主义: 在纸上写下一句承诺,例如:“我选择以长期愿景为指南,即使短期看起来更困难。”签上日期,作为对自己的宣誓。

思考题: 当下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急躁或压力?这些压力是否在驱使你做出违背长期利益的选择?如何调整心态,用长期视角来看待当前的问题?写下你的思考,以防下一次再陷入类似困境。

Day 6: 正念练习 (Mindfulness Practice for Founders)

引导语: 心理建设离不开稳定的心态。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帮助你在变化莫测的创业环境中保持清醒与平和。许多创业者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正念练习来减压、提升专注力。例如创业者Matthew Bellows提到,定期冥想让他在扩张业务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今天,我们来尝试简单的正念练习。

练习:

  • 5分钟呼吸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定时5分钟。闭上眼睛,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每次吸气和呼气,让思绪自然流过而不去追逐。过程中若分心,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呼吸。
  • 身体扫描放松: 如果还有时间,可做一次由头到脚的身体扫描。依次关注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如头部、肩颈、胸腹、腿脚),有意识地放松紧绷的部位。
  • 正念记录: 练习后,在日记中写下你的感受。例如:“冥想后头脑更加清晰,焦虑感有所缓解”。记录这些积极体验,以鼓励自己坚持正念习惯。

额外提示: 科学研究表明,正念能提高你面对变化和困难的适应力,让你在重大决策时更冷静不冲动。每天花几分钟“与自己相处”,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你以更清醒的头脑引领公司前进。

Day 7: 积极自我暗示 (Positive Affirmations)

引导语: 创业之路需要源源不断的自我激励。积极的自我对话能重塑你的信念,让你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信心。许多成功的创业者每天都会进行积极暗示,来巩固自己的决心。比如有句名言常被引用:“我已经走了这么远,我想看看如果永不放弃会发生什么”——它提醒我们坚持的意义。今天,让我们来练习自我肯定的力量。

练习:

  • 编写3条自我肯定语: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写下三句积极的、以第一人称“I…”开头的肯定句。确保这些语句让你一读就感到振奋。例如:“我的努力终将带来回报”“我具备克服任何困难的能力”“我在实践自己的使命,每一天都在进步”
  • 每天宣告: 大声朗读这三条肯定语各 3 遍。可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休息前进行,将其融入日常。朗读时要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像给自己打气一样。
  • 张贴提醒: 如果方便,将其中一句对你意义最大的肯定语写在便签纸上,贴在办公桌、电脑屏幕或手机待机屏幕上,时刻提醒自己。

思考题: 当你遇到挫折时,脑海中往往出现哪些消极想法?选择一两条,尝试将其翻转成积极表述,并加入你的肯定语清单。例如把“我可能不行”改为“我已经在不断成长,我完全有能力搞定”。在日记里记录这种思维转变。

Day 8: 正视冒名顶替综合症 (Overcome Imposter Syndrome)

引导语: 许多创业者都会不时产生“我不够好”“我在装样子”的怀疑,这就是典型的冒名顶替综合症心理。请记住,这种自我怀疑非常常见——并不仅仅发生在你身上。事实上,大多数创始人都曾有过这种不安。关键是不要让它阻碍你前进。

共情提示: 当你感觉自己不够格、怀疑能力时,不妨想想那些你敬佩的创业者,其实他们也有同样的挣扎,只是仍选择继续前行。正如一位创业作家所言:“踏入未知领域,大脑中总有一部分在恐惧。但你不必听从那个声音。” —— 我们要学会带着不确定感前进。

练习:

  • 写下你的不安: 在纸上列出让你感到“自己不够好”的具体念头。例如:“我不擅长销售,所以拿不到客户”;“别人比我更懂技术”。
  • 事实核查: 对于每一条不安,写下支撑或反驳它的事实依据。例如,“过往我成功说服了5个客户购买产品”可以反驳“我不擅长销售”的想法。用事实澄清你的真正实力。
  • 接受不完美: 在日记中写一句话:“即使有时感到不安和不完美,我依然选择继续前进。”承认这种感觉的存在,但不让它掌控行动。告诉自己:没有人是百分百自信的,重要的是即使怀疑也要行动。

思考题: 下次再有“我不行”的念头出现时,你可以怎么回应自己?也许是提醒自己过去的成就,也许是向导师好友倾诉寻求鼓励。提前想好应对策略,这样负面念头来袭时,你已经做好准备将其化解。

Day 9: 克服负面自我对话 (Reframe Negative Self-Talk)

引导语: 创业者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批评者。遇到困难时,我们内心可能会不断放大自身的不足,陷入负面的自我对话。这种消极自我谈话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削弱你的信心。但好消息是,你可以通过刻意调整关注点来打断这个循环。正如创业者Arvid Kahl所建议的:当你陷入自我怀疑的回音室时,试着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你的客户和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

练习:

  • 捕捉负面念头: 回忆最近一次你不断自责或怀疑自己的情境,例如产品遇到bug迟迟解决不了,你心里跑出的消极念头。“抓住”当时脑中的具体语句(如“我技术太差了”)。写下来,作为识别负面自我对话的第一步。
  • 转变视角: 现在,写下当时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想法。例如:“这个bug确实棘手,但我的产品已经在其他方面帮到了很多客户,他们依然需要我继续改进”。通过关注客户需求,来弱化对自己能力的苛责。
  • 友善自我对话: 想象这句话是一位好友对你说的自我怀疑,你会如何安慰他/她?把这样的安慰写出来,针对你自己的情况。例如:“技术问题总会有解决办法,你已经解决过很多难题了,这次也一定可以”。用第三人称视角给自己提出宽慰和鼓励。

思考题: 当你专注在客户和产品价值上时,是不是发现个人的得失心放小了?如何将“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驱动力,替代“害怕自我不够好”的心态?试着在日常工作中多想着“我的产品正在帮助人”,少想着“别人会如何评价我”。

Day 10: 坚定信念与全情投入 (Commit and Give Your Best)

引导语: 半途而废的念头在创业过程中难免出现。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在关键时刻选择坚持到底,全力以赴。ConvertKit创始人Nathan Barry的故事就是一剂强心针:在他公司增长停滞、举棋不定时,他自问“我是否真的尽全力了?”结果发现并没有。于是他痛下决心,关闭其他业务,把全部精力和积蓄投入ConvertKit,孤注一掷地去奋斗。正是这一份坚定,扭转了公司的命运。

案例回顾: Nathan当时明白,如果就此放弃,日后一定会追问自己“要是当初再坚持一下会怎样?”。这种对使命的不甘让他选择奋力一搏。“我专注于一件事,希望我能把它做好。” 他这样告诉自己。结果,公司业绩很快好转。这个故事证明了:关键时刻多坚持一步,胜利可能就在前方。

练习:

  • 自我提问: 思考目前你是否真正为你的创业梦想竭尽全力?在日记中坦诚回答:“我已经做到100%的投入了吗?” 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
  • 聚焦承诺: 列出你可以更加投入的具体行动。例如:减少副业干扰、投入更多时间开发核心产品、或亲自拜访更多客户获取反馈。选择一两项在未来一周内践行。
  • All-in宣言: 写下一段话宣誓你的承诺,如同Nathan当初所做的决定。比如:“从今天起的30 天内,我将全情专注于____,不再分散精力。” 真诚地读给自己听,强化这种决心。

思考题: 如果你现在不全力以赴,将来是否会后悔?想象几年后回顾今天,你希望看到自己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让未来的你来指引现在的抉择。在日记中写下这种“未来视角”的感悟,激励自己当下努力不留遗憾。

Day 11: 拥抱失败并学习 (Embrace Failure and Learn)

引导语: 创业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失败与挫折:是把它们当成个人能力的欠缺,还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优秀的创业者选择后者。他们明白,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垫脚石,每位成功的创始人身后都踩着一串犯过的错。重要的是练就对失败的健康心态,迅速调整、继续前进。

方法参考: 创业作者Arvid提到,要尽早培养健康的失败观:将失败重构为学习,而非给自己贴上“不行”的标签。为此,可以练习自我同情,允许自己犯错,并记住人人都会经历挫折。他提醒道:“每一个成功创始人的路上,都留下了错误的足迹。”因此,真正的错误是不敢再尝试或从中学习。

练习:

  • 列举过去的失败: 写下你创业以来经历的1-2次重大挫折或失败(比如产品发布延误、重要客户流失、融资碰壁等)。回忆当时你的感觉和反应。
  • 提炼经验教训: 分别写出每次失败教给你的至少一项经验。如:“那次发布延误让我学会了更现实地制定项目时间表”。将这些教训整理出来,你会发现每次失败都逼你成长。
  • 自我宽慰: 对照当时的自责情绪,现在以局外人的角度,给当时的自己写几句鼓励的话,包含对错误的理解和肯定继续前进的姿态。例如:“当时的你已经尽力了,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而是告诉你下次要做哪些改进。继续加油!” 这其实是在练习对自己的同情与宽容。

思考题: 现在,你是否还害怕某件事可能会失败?写下这件事,以及最坏会怎样。然后问自己:即使失败,我能学到什么?最坏的结果真的无法挽回吗?提前给失败找到“转化出口”,当真正面对它时,你会更有勇气尝试。

Day 12: 感恩练习 (Practice Gratitude)

引导语: 感恩之心能在艰苦创业中提供持续的正能量。当我们意识到有哪些人和事支撑、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时,内心会涌现温暖与力量。心理研究表明,培养感恩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抗压能力。对于创业者来说,感恩还能让我们不忘那些相信我们的人,从而更加坚定。今天,让我们通过练习感恩来巩固内心的积极力量。

练习:

  • 感恩清单: 列出至少 5 项你在创业过程中心存感激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导师、合作伙伴、家人体谅,或者第一次付费的客户、社区里给你支持的同行。也包括一些正向的事件,比如“收到用户感谢信”“得到某投资人善意的建议”等。
  • 具体感谢理由: 在每一项后写上你为何感激它/他。例如:“感谢合伙人XX,在我情绪低落时一直鼓励我,让我重新振作”。具体化的原因能让感恩之情更深刻。
  • 创造感恩仪式: 考虑每周或每天定期写下3件让你感恩的小事的习惯(比如每晚睡前)。你也可以建立一个“感恩笔记”文件夹,保存客户的好评、支持者的留言等作为**“表扬存档”**,随时翻阅汲取动力。

可选任务: 选择清单中的一两个人,抽空向他们表达谢意(发封邮件或短信都可以)。分享你的感激不仅能增强你们的联系,也会让对方感到价值,被激励去帮助更多人——一种正向循环的开启。

思考题: 当创业压力巨大时,我们常关注那些没做到的事,忽视了已经拥有和完成的。回顾你的感恩清单,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和成就,你的道路会艰难多少?学会把焦点从“缺憾”转移到“财富”上,你的内心会更加满足而有力量。

Day 13: 庆祝小胜,积累信心 (Celebrate Small Wins)

引导语: 创业是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庆祝里程碑、哪怕是微小的胜利,能为你提供持续的动力。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那些早期客户、第一个好评、甚至终于达到收支平衡的月份,都是巨大的里程碑,值得被庆祝”。今天,我们将通过回顾和庆祝小胜利,来强化你的信心和长期主义心态。

练习:

  • 胜利清单: 列出过去6个月内你取得的所有积极进展,无论大小。比如:“推出了beta版本”“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00人”“收到用户反馈提出了新功能想法”“坚持每周写博客没有中断”等等。尽量写满 10 项,别遗漏任何一点进步。
  • 重温当时的喜悦: 选出其中最令你难忘的3个“小胜”,在日记中详细记录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欣喜之情。比如签下首个付费客户那天你做了什么,给谁打了电话分享好消息了?这种重温有助于把积极情绪重新带回脑海。
  • 庆祝仪式: 想一个你喜欢的小奖励方式,犒劳自己近期的努力。可以是请自己吃一顿好的,或休息半天看场电影。关键是认可自己的付出和成果。如果可以,向团队或支持你的亲友分享这些进步,一起小小庆祝一下——正能量是会传染的。

思考题: 反思一下:平时当一个目标达成后,你是不是马上投入下一个任务,而很少停下来庆祝?如果是,是什么让你觉得“不可浪费时间庆祝”?其实适度的庆祝并不会浪费时间,反而能够提高士气,让你更有干劲投入下阶段。今后如何把“庆祝小胜”融入你的创业节奏?制定一个简单的规则,例如每完成一个季度目标就举行一次团队聚餐,或者每发布一个重要功能就在公司群里宣告庆祝等。

Day 14: 你并不孤单 (You Are Not Alone)

引导语: Bootstrapped创业者常常是小团队甚至单枪匹马作战,这种独自奋斗有时会带来孤独感。但请铭记:虽然创业路上身边人少,但并不意味着你孤军奋战。全世界有成千上万创业者正经历与你相似的挑战和心路历程。你并不孤单,我们都有各自的战斗,却可以在精神上相互支撑。

心理提示: 一项面向创始人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创业者在旅程中都曾感到极度压力和孤独,但他们中很多人通过社区、导师或伙伴找到了支撑。如Arvid Kahl在谈及创始人心理健康时就直言:“要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人,有很多方法可以应对这些问题。”。所以,当感到孤独时,请记得全世界的创业者其实都是你的“看不见的同路人”。

练习:

  • 写信给无名同行: 给一位假想的和你境遇相似的创业者写一段话,鼓励他/她坚持下去。你会告诉对方哪些你自己也想听到的话?例如:“我们都在为梦想苦撑,相信坚持会有结果”等。这其实也是在安慰和激励你自己。
  • 识别支持圈: 列出你身边可以倾诉创业苦乐的人名(至少3个)。包括亲友、导师、以前的同事甚至线上认识的同行。把这张“支持网络”清单保存好,提醒自己需要帮助时有人可找。
  • 加入线上社区: 如果尚未加入任何创业者社区,利用今天寻找一个适合你的(如创业论坛、SaaS行业Slack群组、微博微信社群等)。注册加入,浏览一下大家的讨论,看看是否有人分享了和你相似的心情。仅仅看到这些分享就能让你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若觉得舒适,也可以发一句自我介绍或近况,这可能成为日后人脉的起点。

思考题: 当孤独感袭来时,你通常怎么办?是埋头苦干转移注意,还是选择向某人倾诉?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应对孤独的模式,评估其效果。如果你习惯憋在心里,那有没有可能尝试更开放地寻求情感支持?写下你将如何在下次感到孤独时更健康地处理这种情绪,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去健身课结识新朋友、在社区发帖与同行交流等。

Day 15: 扩大你的社群 (Expand Your Community)

引导语: 克服孤独的最佳方式是主动建立联结。当你的创业社区壮大,你会发现不仅情感上有了依靠,在知识和资源上也能互相帮助。解决孤独的核心在于拓展你的“朋友圈”。幸运的是,现如今有大量途径可以让独立创始人们相互连接、交流经验。

参考建议: 一位创业导师Mike总结道,对于独立创始人来说,要改善孤独感,“从根本上说,就是拓展你的社区”。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加入同行者组织、找一位合作伙伴或教练、定期参与行业活动或线上讨论等。每一个新的连接,都是给自己增加一份支持。

练习:

  • 寻找社群: 花几分钟在网上搜索与你所在领域或技术相关的创业者社群/论坛。如Indie Hackers、ProductHunt社区、微博上的创业话题或行业微信群组。找到至少一个活跃的社区并加入,浏览近期的话题讨论。
  • 参与一项活动: 查看是否有即将举行的创业者线上活动、Twitter Space讨论、播客直播等。报名或添加日历提醒,准备届时参与。即使只是听听别人的故事,也能让你感觉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团体中。
  • 每周一联系: 制定一个“小目标”:每周至少联系一位同行或前辈。可以是在LinkedIn/微信上给对方留言请教小问题,或约附近创业者喝咖啡聊聊。把这当作固定任务写在待办事项上,通过有规律的外部交流来冲淡孤军奋战的封闭感。

思考题: 你的社交圈中是否目前几乎都是团队成员或非创业朋友?缺少“同行者”会让你感觉无人能理解你的处境。思考如何在不增加太大社交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结识更多同行。例如:参加创业沙龙、在技术论坛分享自己的项目动态等。写下3个你能尝试的具体行动,让社交拓展落地实行。

Day 16: 寻找导师与伙伴 (Find Mentors and Peers)

引导语: 一位好导师或创业伙伴的价值无法估量。他们不仅可以提供经验和建议,更重要的是在你彷徨时给予情感支撑。即便是顶峰的企业家,也会感到“孤独与责任如影随形”,但许多人正是靠导师和同行者的指引走过来了。你不需要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善用前人智慧和同侪支持会让旅途轻松许多。

案例启示: 一位连续创业者在Reddit上分享道:“一路走来我都有导师,很多时候当时甚至没意识到那就是导师。但总有些过来人愿意回馈、愿意指导。”他的建议是**“勇于拥抱孤独,但也要找到一个没有私利、单纯帮助你出主意的人”**。这样的良师益友,就像黑暗中的灯塔。

练习:

  • 导师清单: 列出你认识的、经验比你丰富的人中,可能愿意指导你的1-2位人士。可以是前老板、行业前辈、投资人、社区中资深创业者等。给他们每人写下你钦佩之处和可请教的话题。
  • 主动请教: 今天就选其中一位,发送一封简短真诚的邮件或消息。内容包括近况更新、一两个具体问题求教,以及表达希望保持联系、听取建议的意愿。语气礼貌谦逊又不卑不亢。踏出这一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回应。
  • 同行切磋: 回想是否有与你处于相似阶段的创业者朋友(哪怕不同领域)。如果有,考虑定期(如每月)约一次交流,互相分享进展、困难,彼此出谋划策。你也可以在创业社区发帖寻找“Accountability Partner”(互相监督鼓励的创业搭档)。找到一个同路人一起前进,很多挑战都会变得没那么沉重。

思考题: 为什么有时我们不愿主动寻求帮助?是担心打扰别人,还是怕显得自己不够强?在日记中剖析自己的心理障碍,然后反驳它:“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支持,我寻求建议并不丢脸,反而是积极求知的表现。” 想通这一点,你会更勇于向外界求助,不再闭门苦撑。

Day 17: 刻意练习,精进技能 (Deliberate Practice)

引导语: 创始人需要身兼数职,不断学习新技能。但光埋头苦干并不一定能全面提升,刻意练习的理念可以帮助你高效成长。所谓刻意练习,是指有焦点、有目标地练习特定技能,针对弱点反复改进,重质不重量。许多顶尖创业者会像运动员一样,刻意练习领导力、销售技巧等,从而更快达到高水准。

方法讲解: 心理学家Anders Ericsson的研究表明,顶尖人才之所以卓越,不在于练习时数而在于如何练习。他们会持续走出舒适区,专攻具体薄弱环节,并借助反馈不断改进。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不要只是日复一日忙碌,而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短板领域。

练习:

  • 确定一项关键技能: 思考哪项能力当前最制约你的创业发展?常见如:“销售谈判”“技术架构决策”“市场营销文案”或“团队管理沟通”。从中选出 1 项你最想提升的。
  • 制定练习计划: 针对这项技能,设计一个小练习,可每天花10分钟进行。例如,若想提升销售谈判,你可以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一次电梯演讲,或模拟回答客户拒绝的场景。如果是提高编程能力,也许练习实现一小段特定功能,侧重质量和优化。写下你的练习计划,包括频率和要改进的具体点。
  • 寻找反馈: 刻意练习离不开反馈。想办法获取客观意见:如请同事听你演练销售Pitch并提出改进建议,或将代码请资深工程师review。将反馈意见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练习时重点改进的目标。如此形成闭环:练习→反馈→改进→再练习

思考题: 回顾你过去投入大量时间的活动,是否所有都带来了显著提升?如果没有,原因可能是缺乏针对性练习。今后,你打算如何将“刻意练习”理念应用到创业中的学习提升?在日记写下2-3条具体措施,比如“每周找导师反馈一次BP(商业计划)讲解技巧”“每完成一个产品迭代就收集用户体验反馈并改进”。坚持这种有意识的改进,你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Day 18: 保持身心健康,避免倦怠 (Take Care to Avoid Burnout)

引导语: 初创时期,工作常常铺天盖地,很多创始人会忽视休息与健康。然而,如果你不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最终将被迫停下来。过度的透支会导致倦怠(burnout),一旦累垮不仅身体受损,事业也会受影响。Basecamp等公司推崇“Calm Company”(平静公司)文化,他们相信适度休息、保持理智的步伐,反而能走得更远。今天,我们聚焦于你的自我照料策略。

提醒事实: 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创业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严重的心理倦怠。过劳会使你决策失误、创意枯竭,甚至开始惧怕你辛苦建立的一切会崩塌。所以照顾好自己不是懒惰,而是创业必修课的一部分。正如有人形容的:“如果你不主动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它终将以你难以招架的方式来接管你”。

练习:

  • 设定休息界限: 制定一个每日停机时间。如晚上最迟11点后不再处理邮件和工作消息,给大脑留出放松的时间。写在日程表上并尽量遵守。
  • 本周自护理计划: 安排一次你喜欢的放松活动在未来几天内,比如运动、散步、听音乐、和好友聚餐等。把它像重要会议一样定在日历上,不到万不得已不取消。你需要也值得享受片刻与工作无关的时光。
  • 检查生活必需: 列出你的睡眠、饮食、锻炼状况。是否经常熬夜?三餐不规律?多久没运动了?选择一项最急需改善的,例如保证每晚至少6-7小时睡眠,或每周运动两次。从今晚或明天开始实践,并在日记中记录感受变化。

思考题: 当你照顾好自己时,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有何不同?回想一次你精力充沛投入工作的经历,与疲惫应付工作的状态对比。写下你的观察。提醒自己:休息不是懈怠,而是为了走更长的路。今后遇到大量工作压身,学会留白和优先级管理,关键任务先做,次要的可以暂缓或干脆放弃。保持身心健康,本身就是对公司负责。

Day 19: 耐心与毅力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引导语: Bootstrapped创业往往意味着慢慢耕耘、细水长流。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在浮躁的创业环境中,坚持不放弃反而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Transistor.fm联合创始人Justin Jackson就是一个榜样:他从28岁进入SaaS行业开始积累,经过10年的播客、写作、试验,各种摸索,终于在40岁时与伙伴推出了成功的SaaS产品。他的故事证明,厚积薄发,等待时机是值得的。

案例分享: Justin坦言,整整十年时间他都在为创业成功做准备:建立听众群、练习各种数字产品,为的就是等待那个对的想法。Transistor.fm上线一年多他们才敢全职投入,又过了几年年收入才达数百万级。这在追求闪电扩张的创投圈也许显得“慢”,但正因为稳扎稳打,他们建立了一家“小而稳健、盈利的公司”,并以此为荣。耐心,最终换来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功。

练习:

  • 写下你的长远目标: 回顾Day 2描绘的愿景,把它拆分成更长远的时间节点,例如3年目标、5年目标。然后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这些目标实现需要多久的努力和等待。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告诉自己“伟大的事业需要时间沉淀”。
  • 记录进度感: 创业过程中,成长常常不易察觉。翻阅一下你一年前的工作日志或产品状态,对比如今有哪些进步。写一段文字记录这种变化,让自己看到“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当你意识到进步在悄然发生,你会更有耐心。
  • 应对焦虑: 耐心并不意味着没有焦虑。当你急于求成时,练习深呼吸并复述一句话:“急于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稳步前进才最有力量。” 可以把这句话写在便利贴上。每当你感觉“进展太慢”而心烦意乱时,看一眼这句话,让自己冷静下来。

思考题: 现在的你是否给自己设定了不切实际的时间表?例如期待产品两个月爆红、一年内收入百万…当这些期望未如期发生时,你会灰心吗?试着调整这些时间预期,更现实地设定里程碑(比如用户量每月增长10%,而不是一下子10倍)。在日记中写下新的预期,并阐述为什么这样的节奏更合理可持续。学会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敌人。

Day 20: 长期承诺,不忘初心 (Stay True to Mission Under Pressure)

引导语: 创业过程中,外部机会和压力会不断出现:投资人的条件、竞争对手的动向、热门技术的诱惑……如何在纷扰中仍然坚守自己的使命和原则,是对创始人的巨大考验。坚持独立原则的公司往往走得更稳健。比如Basecamp在成长过程中多次拒绝了外部融资,以便按照自己的理念发展业务。正因为不受投资人左右,他们才能长达二十年专注为用户打造简单高效的产品。

提醒初心: 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面对一份违背你使命或价值观的提议(哪怕有短期利益),你会怎么做?Jason Fried曾说过,创始人最勇敢的行为之一就是敢于对短期诱惑说“不”,以免为长远埋下隐患。这种勇气源自对初心的坚定。始终记得为什么出发,你才能抵御偏离航线的风险。

练习:

  • 列出红线: 写下在公司经营中你绝不愿逾越的“红线”有哪些。比如“不欺骗用户”“不牺牲产品质量换取快速现金”“不出让控制权导致使命偏离”等。明确定义这些红线,可以在诱惑出现时帮你快速判断。
  • 情景演练: 想象一个可能出现的诱惑场景:例如某大客户要求你为其定制一个与你产品理念相违背的功能,但会付很多钱;或者投资人愿投巨资但要求改变公司方向。写下这个场景,然后在纸上分别写“接受”的结果和“拒绝”的结果。仔细比较长期影响。这个演练能提前锻炼你坚持原则的肌肉。
  • 初心自省: 重读Day 1写下的使命宣言。评估目前你的日常决策和行动是否与使命一致。举例写下最近一个重大决策,以及它如何体现或偏离了你的初心。如果发现偏离,思考如何纠正,让业务回到与使命对齐的轨道。

思考题: 外部的声音(媒体、同行成功故事、流行趋势)是否曾让你怀疑自己的道路?例如看到别人通过烧钱营销快速扩张,你会不会也动摇想尝试?在日记中坦诚这些时刻,然后一一反问:那是真正适合我公司、我使命的路吗?用书面对话的方式,“初心”在左栏,“诱惑”在右栏,各自陈述理由。通过这种内心辩论,强化你对使命的信念,减少盲目跟风的可能。

Day 21: 拥抱不确定性,果断前行 (Embrace Uncertainty and Move Forward)

引导语: 创业每天都在做没有标准答案的决策:市场是否要转变策略?这个功能该不该开发?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拍板。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在模糊中前进,是创始人的必修课。你需要相信,就算事后证明决策有误,也只是正常的一步,而不是你的无能。正如经验丰富的创始人所说:“人人都是在不完备的信息下做决定,犯错很正常,因为你在创造前所未有的事业。”

事实认知: 优柔寡断可能是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延伸,总想再等等信息更全。但现实是创业环境瞬息万变,不可能等到100%确定才行动。与其犹豫不决,不如边做边修正。回忆每一个创新的诞生,哪有完全有把握才开始的?

练习:

  • 写下当前模棱两可的决策: 列出你现在迟迟下不了决心的1-2件事(例如是否进军新市场,是否更换技术栈等)。
  • 设定决策期限: 给每件事设定一个最后决定的日期(尽可能在一周内)。告诉自己届时不管信息是否完整,都要基于当时所知做出选择。将这个日期标在日历上。
  • 最坏情况分析: 针对每个决策,简要写下如果决定错了,最坏会怎样。例如“若选错市场,浪费3个月时间和部分预算”。再写应对方案:“及时止损换回主市场”。看到即使错误你也有补救措施,心态会更坦然。
  • 当下最佳选择: 基于现有的信息和直觉,先倾向于一个方案,并写下支持这个方案的理由(无需完美,只需合理)。当期限到时,如果没有新的重大信息推翻这些理由,就执行这个方案。

思考题: 回顾过去,有没有因为犹豫错失机会的情况?又有没有大胆决策虽有遗憾但收获经验的情况?比较两者带给你的成长。记录在日记中,提醒自己行动带来结果和学习,迟疑只带来错失。今后当你再陷入过度分析时,翻阅这些心得,给自己一点勇气去拍板。

Day 22: 定义属于你的成功 (Define Success on Your Own Terms)

引导语: 创业成功不一定只有一种模样。尤其作为bootstrapped创业者,你有权利定义自己认同的成功定义,而不被外部标准裹挟。例如,有人以营收过亿、上市为目标,而有人则以建立一家“小而美”、稳定盈利的公司为荣。Transistor.fm的创始人们就追求后者——他们关注“小而稳定、平和盈利”,并取得了可观业绩。今天,请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成就是什么。

价值澄清: 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财务自由?行业影响力?还是有弹性的生活方式?明确这一点能帮助你避免盲目追逐别人眼中的成功。例如,有的创始人选择不融资、不狂扩,专注服务好特定用户群,实现了个人愿景与业务的高度契合——这何尝不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

练习:

  • 描绘成功图景: 用几句话描述你理想中的成功状态。尽量具体和个性化,不用套官方的指标。如果五年后你对别人说“我的创业算成功”,那可能是因为哪些成就?例如:“我拥有一个每年百万收入的SaaS,团队10人以下但客户忠诚度极高,同时我有充裕时间陪伴家人。” 写下属于你的成功画像。
  • 对比外部标准: 列出你经常听到的“成功标准”(如年增长率、用户数、融资轮次等),然后逐条问自己:这对我重要吗?程度多大?在日记中写下你的思考。如果有不认同的,就大胆承认那不是你的追求。
  • 制定个性化目标: 基于你的成功定义,设定3个中长期目标,最好可衡量。例如,“两年内实现每月盈利稳定在XX美元”“在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30%并获得行业口碑”。这些目标应该与你的价值观和理想生活相一致,而非迎合外界期待。

思考题: 想象你的创业取得了你定义的成功后,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是否充满了你希望的元素?如果有偏差,说明你的成功定义可能需要调整。不断完善这个定义,它将指引你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创业之路。毕竟,创业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成功也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义。

Day 23: 重温使命,检视成长 (Revisit Your Mission and Reflect)

引导语: 走了这么多天的心路历程,是时候回到原点,重温我们的使命与初衷。初心不会过时,但我们的理解和诠释可能会随着经历而加深。通过定期回顾使命,你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并确保仍然和最初那团“创业之火”保持连接。正如有人所说:“当你看到自己已经爬了多高,再看那些曾困扰你的问题就容易割舍放下”。今天,我们来检视你的蜕变。

练习:

  • 对比初心笔记: 找出Day 1写下的使命宣言和原因,以及Day 3的核心价值观列表。花几分钟细读,体会当时写下这些话的心境。
  • 写下新的感悟: 在日记中回答:经历了过去这些天的思考与练习后,你对使命和价值观有没有新的理解?例如,有没有发现使命其实比你想的更深远,或者某个价值观变得更加重要?写下一段新的感悟,描述你的认识升级。
  • 调整与巩固: 如果你觉得使命或愿景需要微调,现在可以大胆修订你的使命宣言或愿景描述,使其更契合你此刻的认知。不过请确保调整是真正源自内心深化,而非一时情绪。无论是否调整,请再次郑重地誊写你的使命宣言,感受自己对它的承诺依旧坚定。

思考题: 过去22天里,你最大的心态变化是什么?这是否反映在你对使命的态度上?例如,从一开始有些怀疑动摇,到现在更加笃定踏实。将这些变化写下来,哪怕是细微的。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是持续前进的强大动力。此外,思考未来你打算多久重温一次使命(建议每季度或每月)。把这个周期标注在日历中,定期进行Day1式的初心检查,保持航向不偏。

Day 24: 展望未来,制定成长计划 (Plan for Ongoing Growth)

引导语: 完成本课程并不意味着心态建设的结束,而是一个新起点。持续地自我提升和心理建设应该融入你的日常节奏。今天,你将为未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确保这30 天收获的好习惯和新认知能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你创业旅程的一部分。

练习:

  • 巩固的习惯: 列出过去课程中你觉得最有益的 3 个练习或习惯。例如,每日正念冥想、每周感恩记录、自我肯定句等。然后为每个习惯制定一个未来的执行频率(如每日/每周)和时间点(如每天早晨醒来、每周五下午)。把这些安排写进你的日常日历或待办事项应用中,形成固定日程。
  • 新的学习目标: 心态成长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知识技能想持续学习?写下1-2本你计划阅读的书(创业心态或行业经典皆可),或打算收听的播客/课程名称,安排一个开始日期。例如:“下周一起每天早上阅读《Rework》20分钟”。持续汲取外部智慧,防止陷入自我局限。
  • 定期自我回顾: 决定一个频率(建议每月或每季度),为自己安排“CEO Day”——腾出一两个小时,不处理日常事务,专注于复盘自己的状态和公司方向。届时可以重做一些课程里的练习(如重新审视愿景、梳理心态问题),并根据需要调整策略。把下一个“CEO日”标在日历上吧!

思考题: 如果展望未来半年,你希望自己的创始人心态在哪些方面更上一层楼?更自信?更平和?更有领导力?写下这些期望,然后思考达到这些状态需要培养哪些具体习惯或经历哪些事件。这个过程会帮助你明确努力方向。牢记:成长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30 天只是循环中的一圈,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心灵旅程等待着你。

Day 25: 写信给未来的自己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引导语: 想象一下若干年后的你,实现了愿景、克服了万难,此刻站在成功的彼岸,回望今天的奋斗,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写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是一种强大的仪式。它能拉近你与理想状态的距离,并坚定你朝那个方向前进。让未来的成功者来激励现在的奋斗者,这是今天的目的。

练习:

  • 设定时间穿越点: 选择一个将来你认为足够体现成果的时间点,例如1年后、3年后或5年后。假装现在就是那个时候,你已经实现/接近实现了你的创业愿景。
  • 书写信件: 以未来自己的身份,给现在的自己写一封信(可用第二人称“你”)。在信中,先描述一下未来取得的成就和生活状态,让现在的自己看到成功的画面。例如:“你现在拥有了__名员工的团队,公司产品帮助了__用户,实现了__收入…”。接着,感谢现在的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坚持,肯定一路走来的付出。最后,给现在的自己一些鼓励和建议,比如“请继续保持你的…,不要因为…而气馁”。尽情写下你希望听到的那些话。
  • 阅读与保存: 写完后,大声地把信读出来,想象未来的自己真的在对你讲话。体会其中传递的信心和温暖。这封信可以折起来存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或者封存到电脑文件夹里,设置一个未来的提醒(比如用Email延迟发送功能,在选定日期发送给自己)。这样在那个时间点真的到来时,你可以阅读它,对比理想与现实,有所总结。

思考题: 在写这封信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感到动力倍增或百感交集?记录下你的情绪和想法。如果过程中遇到难以想象未来的某些部分,可能说明你对愿景某些细节还不够清晰或者信心不足。这也是一个提示:或许需要花时间进一步规划未来蓝图,或找出增强信心的方法。把这些发现也写进日记,为后续行动提供指引。

Day 26: 课程回顾与自我评估 (Review and Self-Assessment)

引导语: 不知不觉,你已经坚持了25天的心理训练!在进入最后几天之前,让我们停下来好好回顾一下。这一步很重要——梳理所得、评估变化,可以巩固你的成长,并发现仍有待改进之处。想一想,当初开始这个课程时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哪些不同?你的心态肌肉变得更强健了吗?今天,将通过系统的回顾来找出答案。

练习:

  • 回顾日志笔记: 花时间翻阅这25天来你写下的日记片段、练习结果。划出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或内容,也可以在旁边做些批注。寻找模式:有哪些主题一再出现?比如多次提到了“害怕失败”或“渴望得到认可”。这些就是你心态中最核心的议题。
  • 自我评分: 列出本课程关注的几个主要方面:使命感、愿景清晰度、自我信心、抗压能力、长期心态、孤独感应对等等。按照你的主观感受,为自己在每项上从1到10打分(1代表非常不满意,10代表非常满意)。然后比较哪些方面提升明显,哪些仍偏低需要加强。在日记中写下评分和分析。
  • 总结三大收获: 总结你认为本课程带给你的三大收获或改变。例如:“我学会了用感恩来对抗负面情绪”“我现在每天都会抽时间冥想,焦虑明显减少”“我更加明确了公司长期愿景并拒绝了一次不合使命的合作”。把它们写下来,并感谢自己的坚持使这些收获成为可能。

思考题: 在评分中较低的那些方面(比如孤独感可能还存在,或自律性还需加强),你打算如何继续改善?列出至少一条针对性的行动或练习,会在课程结束后持续进行。比如“加入一个每周例会的创业者支持小组来进一步缓解孤独”。认识到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本身就是进步的一部分。写下你的想法,为接下来的日子做好准备。

Day 27: 撰写我的创业者宣言 (Draft Your Founder Manifesto)

引导语: 经过系统的思考和锻炼,现在的你对自己的使命、价值观、愿景以及心态原则都了然于胸了。是时候将这些浓缩成一份“创业者宣言”,作为日后指引自己的纲领性文件。这份宣言不仅对你有意义,如果将来有团队成员加入,或者向外界介绍你的创业哲学,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清晰的表达。

练习:

  • 列出要点: 回顾前面的练习结果,提取出你最重要的理念要点。比如:“我们的使命是…”,“我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我承诺坚持长期主义,不被短期诱惑左右”,“客户成功是我们存在的理由”…等等。先用要点形式列出来。
  • 组织语言: 将这些要点整合成一段宣言式的文字,长度不用太长,100-200字为宜。你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行,以你舒服的口吻来书写。务必让语句简明而有力量。例如可以这样开头:“作为一名创业者,我相信… 我将… 我坚持… 我拒绝… 我承诺…”。将你的信念和承诺逐条写出,最终汇成一段连贯的话。
  • 精炼完善: 反复读这份宣言,大声朗读更好。检查语气是否与你的真心相符,有没有空洞的套话需要改进。也可请亲近的同行或好友帮你过目,给出意见。不断修改直到你读到它内心就燃起激情、充满认同感为止。

思考题: 当这份宣言完成后,想象未来遇到困难时你再读到它,会得到什么样的力量?在日记中写下这种画面。你也可以思考如何在日常将宣言融入企业文化:比如作为员工手册的开篇词,或者贴在办公室墙上(如果有实体办公室的话)。让你的团队也了解这份宣言,可以把个人的信念扩展为组织的信念,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Day 28: 持续学习,永不止步 (Commit to Lifelong Learning)

引导语: 创业是动态的过程,持续的学习与调整是生存之道。从心理建设到商业技能,终身学习的心态将使你在变化中保持竞争力和成长性。本课程结束后,你需要主动寻找新的知识来源和灵感来源,保持思想的进化。今天,让我们拟定你的“学习清单”和进修计划,确保不陷入故步自封。

练习:

  • 制定阅读/学习清单: 列出接下来半年你计划阅读的 3 本书或订阅的优质内容(博客、播客等)。可以涵盖创业心态、行业知识、市场营销、人际沟通等各方面。例如:《Rework》(Jason Fried著)、《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创业维艰)、某SaaS创业播客等。把清单写下来,并安排第一本书的开始阅读日期。
  • 加入学习社群: 学习的动力有时来自于同行者。考虑加入一个读书会或线上课程群组,与他人共同进步。写下你感兴趣的学习社群(如LinkedIn上的创业者书会、得到APP圈子等),并尝试联系加入,获取相关信息。
  • 定期反思新知: 计划一个固定频率(比如每两周一次),在日历上标注“学习反思日”。这天花30分钟梳理最近学到的新概念、新想法,以及如何应用到你的创业实践。写下1-2条行动项,让知识真正转化为行动。今天就把接下来一个月的反思日程排定。

思考题: 在学习过程中,要警惕盲从流行理论或权威,毕竟创业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如何做到既吸收新知又坚持独立思考?在日记中写下你的原则,例如:“借鉴别人的经验但结合自己实际判断”、“验证新策略前先小范围试验”。明确这些原则可以防止你在学习中迷失方向。记住,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你的独特使命,而不是让你变成别人。

Day 29: 下一阶段行动计划 (Plan Your Next 30 Days)

引导语: 我们即将完成30 天的课程,但你的旅程还在继续。为了避免课程结束后又回到旧有惯性,现在就为接下来的30 天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把这些新习惯和心态巩固下来。就像创业需要商业计划,你的个人成长也需要一个心态维持计划。把未来一个月视为课程的延伸,持续落实我们学到的方法。

练习:

  • 设定下月目标: 想一想接下来一个月,在创业心理素质或公司发展上你希望取得的一个具体进步是什么?写下至少1个目标(例如:“在下月结束前,联系5位潜在导师并进行至少1次深度交流”或者“坚持每工作2小时休息15分钟,提升精力管理”)。确保目标是明确可行且有衡量标准的。
  • 制定周计划: 将这个月分成四周,为每周安排几个小步骤来达成上述目标。比如Week1:完成导师名单和初次联系;Week2:安排会谈并做好准备;Week3:实践导师建议的改进措施;Week4:总结交流收获。列出每周的主要任务,并标注在你的日历或任务管理工具中。
  • 设置监督机制: 考虑找一个“责任伙伴”(可以是你的联合创始人、配偶、朋友)或者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你的计划,以获取监督激励。在日记中写下你将向谁汇报进展,以及频率(如每周一次)。如果不方便对他人公开,也可以使用应用程序或日程本,每周记录完成情况并打分,奖励自己按计划执行。

思考题: 这一系列的计划有没有让你感觉压力?如果有,记住要量力而行,不必给自己定不切实际的要求。课程的意义在于帮你找到平衡和驱动力,而不是增加负担。在日记中写下你的感受,并据此调整上面的计划(宁可小步慢跑,坚持下来胜过大步结果半途而废)。未来30 天只是你创业长跑中的一段,节奏适合最重要。保持耐心和灵活,随着情况变化随时调整计划,这本身也是创业者该有的素质。

Day 30: 鼓舞人心的结束语 (Inspiring Finale and Commitment)

引导语: 祝贺你,坚持完成了30 天的课程!🎉 现在,你的心理工具箱里已经装满了使命、愿景、信念、技巧和支持网络。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是巩固这一切,并在内心刻下对成功的坚定信念。未来肯定还会有挑战,但请记住你已经具备了应对它们的心态基础。相信自己、坚定初心,你的创业之旅将无可阻挡。

引用箴言: 在结束之前,请铭记这样一段话:“没关系,不可能事事都做对。你已经在做很多有益的事。你的存在让客户的生活变得更好——务必承认这一点。”。当Basecamp的创业故事被回顾时,人们发现,即便他们不能满足所有人、产品也并非完美,但他们依然改变了无数客户的工作方式。你也是如此——不必苛求完美,只要持续创造价值,你就已经在成功的路上。

最后练习 - 成功誓言: 请花几分钟,闭上眼睛,回想这30 天里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和领悟。然后睁开眼,在纸上写下你的成功誓言——一段对自己未来的承诺,综合你的使命、信念和决心。比如:

“我承诺,无论旅途多艰辛,都绝不放弃创业初心。 我相信自己的愿景,并将每天进步一点点来靠近它。 挫折和失败只是我的垫脚石,我会从中学习而不是被其击倒。 我将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平衡前行,带领我的公司长期健康地发展。 我坚信我在做有意义的事,它将改善客户的生活,也终将成就我的成功。”

写完后,大声朗读你的誓言。感受字里行间传递的力量——那就是你内心的力量。

课程总结: 恭喜你!🎊 经过30 天的努力,你已经为自己打造了一副强大的创业者心态盔甲。从明确使命愿景,到积极自我对话,从拥抱孤独寻求支持,到长期主义与坚持不懈,你的内心比以前更坚韧、更笃定也更宁静了。未来,保存好你的日记和练习成果,它们是宝贵的财富。每当遇到低谷,可以回顾本课程的内容,重拾信心。

请相信:真正决定创业者成败的,不仅是商业模式和资金,更是内心那团不灭的火。 而你,已经成功让这团火焰越烧越旺。带着这份热情和信念,上路吧,去实现你了不起的使命!祝你在SaaS创业征程中一路坚定、闪闪发光! 🚀

Want to keep learning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