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蓬勃:优步之战
迈克·艾萨克(Mike Isaac)的《超蓬勃:优步之战》这本书是一部纪实性编年史,记述了优步(Uber)如何从一家初创公司蜕变为全球叫车巨头,以及其崛起所依赖的激进策略,最终如何也导致了公司的巨大动荡。本书以优步的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为中心,追溯了从2009年到2017年优步危机以及2019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过山车式发展轨迹。全书深入地讲述了优步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在关键事件中,并介绍重要人物——从风险投资家到优步工程师,再到监管机构——同时探讨了初创公司文化、领导者的过度行为、道德冲突以及更广泛的硅谷心态等主题。
第1章:X次幂
故事开篇以一个生动的场景,描绘了优步在其鼎盛时期“努力工作、尽情玩乐”的理念。2015年10月,优步包机将数千名员工送往拉斯维加斯,参加一场名为“X次幂”(X to the X)的盛大庆祝活动。这次活动的契机是:优步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据报道,其总预订量达到了100亿美元——对于一家成立仅六年的初创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近乎神话般的成就。
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身穿“卡兰尼克教授”(Professor Kalanick)的服装(戴着实验服和书呆子眼镜),在好莱坞星球度假村的舞台上向他的团队发表演讲。在频闪灯和震撼人心的音乐中,他公布了14项核心企业价值观,声称这些价值观将定义优步的文化。
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员工会议,它更像一场狂欢派对和集会。优步不惜重金:这场为期一周的派对有惊喜表演(碧昂丝以一笔不菲的优步股票酬劳在其中一晚担任主唱)、无限量开放式酒吧、豪华酒店客房,甚至还给每位员工发放了预付信用卡用于赌博和娱乐。优步在这场活动上花费了超过2500万美元现金——这是其A轮风险融资总额的两倍多。一位惊叹的与会者将这场活动形容为“壕得一塌糊涂”,它浓缩了这场盛大庆典中那种无所顾忌的奢华。
然而,就在他们狂欢的同时,优步的领导者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奢靡行为会引来何种关注。公司公关人员悄悄地指示员工不要在拉斯维加斯穿任何带有优步品牌标志的服装,甚至暂时从电子邮件账户中移除了优步的标志——此举意在对窥探的目光隐瞒是哪家公司在举办这场奢靡的盛会。这种保密行为的必要性,暗示着优步与批评者之间那种好斗的关系:这家年轻的公司已经因其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态度而臭名昭著,而在罪恶之城举办的一场盛大派对,只会加剧外界对这家科技初创公司肆意妄为的看法。
在舞台上,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展示了优步的价值观——包括“永远保持干劲(永不懈怠 )”、“超蓬勃”和“冠军心态”等概念——这些价值观是硅谷座右铭的变体,正如一位记者所说,它们是“亚马逊企业价值观经由‘兄弟会俚语’翻译引擎加工而成”。卡兰尼克崇拜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并研究了亚马逊的14条领导力准则,然后以优步自己那种前卫的风格来效仿它们。例如,亚马逊宣扬“客户至上”(Customer Obsession)和“行动导向”(Bias for Action),而优步的价值观清单则包括“大胆下注”(Big Bold Bets)和“踩脚趾”(Toe-Stepping,意指员工不应害怕挑战权威或同事以取得成果)。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超蓬勃”,旨在象征无拘无束的热情和不惜一切代价达成目标的态度。这个词也因此成了本书的书名,它在优步内部被自豪地用作描述公司强烈进取心和侵略性文化的词语。
这段故事,是优步内部文化鼎盛时期的一次爆炸性展示。它像一个成功的邪教,将勤奋工作与享乐主义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硅谷过度行为的例证:一家尚未盈利(事实上,2015年优步为了推动增长,每年亏损约20亿美元),但手握巨额投资者资金的初创公司,选择用一场摇滚乐队级别的派对来奖励员工。这种奢侈行为凸显了一个核心矛盾——优步的领导者们真心相信这种庆祝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保持团队“超蓬勃”所必需的,但他们也知道,局外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或傲慢的行为。优步14项价值观的揭晓尤其具有启示性。它展示了卡兰尼克对文化建设的痴迷——为员工创造共同的语言和身份认同——但这些价值观本身读起来就像是对科技界虚张声势的一种讽刺画。像 “永远保持干劲(永不懈怠)”和“精英制与‘踩脚趾’(即不惧挑战权威)”这样的词语,后来因鼓励残酷竞争和容忍不当行为而备受批评。在故事的开始,我们看到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人格是如何深深烙印在优步身上的:大胆、鲁莽、不妥协。它也预示了未来将会发生的许多伦理和文化冲突。优步早期的成功让其团队感觉无坚不摧——“世界第一”——而拉斯维加斯这场活动则同等地捕捉了那种狂喜和傲慢。
第2章:一位创始人的诞生
要理解优步的发展轨迹,就必须理解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个人经历。故事回溯到卡兰尼克的早期职业生涯,揭示了早期的失败和纷争,是如何塑造了这位后来执掌优步的好斗的企业家。在优步之前,年轻的特拉维斯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联合创立了一家名为Scour的点对点文件共享初创公司。Scour与Napster有些相似——它允许用户搜索和下载视频和音乐——并吸引了风险投资家(VC)以及(不祥地)娱乐行业的关注。但好景不长。2000年,唱片公司和电影制片厂以侵犯版权为由起诉Scour,索赔2500亿美元,这实际上压垮了这家公司。更糟糕的是,Scour自己的一位早期投资者背叛了卡兰尼克的团队——好莱坞大亨迈克尔·奥维茨(Michael Ovitz)不仅撤回了支持,还加入了对他们的诉讼。卡兰尼克在二十出头时,眼睁睁看着他的第一家初创公司在诉讼和被他视为投资者背叛的事件中走向破产。
Scour的经历留下了深深的伤痕。特拉维斯觉得自己被那些他认为以融资承诺引诱他、然后又抛弃他甚至转而敌对的风险投资家伤害了。他发誓再也不会让投资者将他赶出公司或占他的便宜。这种耿耿于怀的心态,成了他一个决定性的特质:他变得极度保护自己在未来任何创业中的控制权。事实上,书中指出,卡兰尼克从Scour的废墟中重生,既苦涩又坚毅——他决心下次在与那些有权势的资助者打交道时,要**“成为那个手握王牌的人”**。
在Scour之后,卡兰尼克有了第二段创业经历,他创办了一家名为Red Swoosh的初创公司,该公司开发用于传输大型媒体文件的技术。Red Swoosh取得了更温和的成功——经过多年的挣扎,特拉维斯在2007年以约19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它。这并没有让他成为科技名人,但确实让他在二十多岁时就成了百万富翁,给了他一些喘息空间和信誉。更重要的是,Red Swoosh提供了一个领导力实验室,让特拉维斯进一步磨练了他强硬的管理风格。他学会了如何精简运营和进行艰难的谈判,但同事们也回忆说,他不屈不挠,有时甚至冷酷无情——这些特质在优步身上戏剧性地重现了。
2008年,Red Swoosh被出售后,卡兰尼克发现自己有些无所事事——这是一个在硅谷被戏称为“休息和套现”(resting and vesting)的阶段,一个创始人已经兑现了股票,正在寻找下一个大项目。他在家里举办创业者聚会(他称之为“果酱窝”),并投资和建议了几家初创公司。命运在2008年末敲响了门,当时一位朋友——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一位成功创业者,他联合创立了内容 发现网站StumbleUpon——分享了一个想法。坎普曾去过巴黎,在一个下雪的夜晚,他经历过找不到出租车的挫败感。他向特拉维斯建议,如果能用智能手机一键叫车会怎么样?坎普设想了一个豪华轿车分时服务,这在2009年演变成了UberCab。特拉维斯对此很感兴趣,并以项目顾问和导师的身份加入。
UberCab在旧金山起步,这座城市以出租车短缺而闻名。2010年中期,坎普和他的第一位雇员瑞安·格雷夫斯(Ryan Graves),推出了一款测试版应用,让少数朋友可以通过它召唤黑色轿车。它立即在科技圈人士中大受欢迎。格雷夫斯这位年轻的运营奇才成为了首席执行官,负责日常事务,而卡兰尼克则在一旁提供建议。但随着UberCab越来越受欢迎,特拉维斯参与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到了2010年末,卡兰尼克的热情和激进愿景,使他最终接过了首席执行官的缰绳,取代了瑞安·格雷夫斯(后者大方地让位,并在公司担任了另一个职位)。从那时起,尽管他不是从第一天就在那里,但卡兰尼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优步的领导者。
早期的冲突也开始显现。就在UberCab正式推出几周后,旧金山公共交通管理局和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就向UberCab发出了停业令,理由是它在运营未经许可的出租车服务。特拉维斯的反应奠定了基调:UberCab没有遵从,而是简单地将名字改成了“Uber”(去掉了“Cab”),并继续运营,辩称它是一个连接乘客和司机的技术平台,而不是一家受出租车法律约束的交通公司。这种法律上的“偷天换日”——本质上是创新速度快于法律的跟进速度——成为了优步的标志。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故事,其 实是硅谷磨难学校的一个缩影。这里的主要人物——特拉维斯、加勒特·坎普和瑞安·格雷夫斯——强调了优步并非由一位创始人独立构思,而是多种想法和人格碰撞的产物。特拉维斯的过去使他充满了偏执和好斗,这渗透到了优步的文化中。他在Scour之后对风险投资家产生的不信任,促使他以一种赋予他巨大控制权的方式来构建优步(例如,给自己发行了超级投票权股票,并保留了严格的信息知情权)。这意味着,即使优步后来筹集了巨额资金,特拉维斯仍然保留了近乎绝对的权威——这种安排既促成了优步的大胆扩张,也导致了他的行为不受约束。这一部分还展示了特拉维斯是如何在优步中找到他的使命的。在经历了失败和不温不火的成功之后,优步是他获得救赎和伟大的机会,他以狂热的热情追求它。在旧金山与监管机构的早期小规模冲突,预示着优步先违反规则再寻求原谅的策略。它体现了一种更广泛的硅谷趋势:“先搞破坏,再找理由。”特拉维斯愿意仅仅通过改名来规避停业令,这表明优步不会是一家守规矩、彬彬有礼的初创公司。这种叛逆精神,赢得了那些厌倦了现状的乘客(谁不想看到一个过时的系统被挑战呢?)和那些追逐下一个大颠覆的投资者的喜爱。然而,它也为优步未来的许多法律和道德斗争埋下了伏笔。总而言之,这一部分将特拉维斯塑造为一些人眼中的反建制英雄,而另一些人眼中的麻烦制造者——这个双重形象将伴随他整个优步崛起的过程。